☘️【人體的骨盆本來就是前傾的喔!】
人體骨盆從側面觀有兩個觸診位置大家務必要知道,第一個是『髂前上棘(ASIS)』另一個則是『髂後上棘(PSIS)』(如圖)。在健康的骨盆形態中,骨盆的髂前上棘(ASIS)本來就"低"於髂後上棘(PSIS)。

☘️【骨盆前傾是不是很可怕?】
骨盆過度前傾可能導致下背痛、姿勢不良、站姿平衡等問題。因為骨盆過度前傾,將導致腰椎前凸角度過大,常與下交叉症候群等常見姿勢、核心無力不穩、肌群緊繃不平衡有關。
然而,每個人的骨盆髂骨在形態上本來就有所差異,有文獻指出不同人的髂前上棘(ASIS)與髂後上棘(PSIS)角度形態上差異很大,角度介於0-23度,而整體平均約13-15度!
因此,骨盆前傾根本上不是下背痛、姿勢不良的元兇,而是『骨盆過度前傾造成腰椎過度前凸』或『骨盆過度前傾與周遭肌張力不平衡』才是問題的源頭!

大家別再被『骨盆前傾』一詞給嚇壞了,人體的骨盆形態上本來就是前傾的。
☘️【考慮腰椎與薦椎角度才是王道】
骨盆過度前傾需要考慮腰椎、薦椎形態上的位置與角度才是王道!
透過影像學測量,進一步量測骨盆傾角(pelvic tilt angle)、薦骨傾斜角(sacral slope angle)、腰椎前凸角(lumbar lordosis angle)與骨盆入射角(pelvic incidence angle),多方位考量骨盆形態差異、腰薦椎位置與角度、才能真正懷疑是否有骨盆過度前傾的問題,不是目測用一句『你有骨盆前傾』就可以輕鬆說明的喔!

張哲源 物理治療師 撰文 114/01/07